端午假期,浙江大学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燃料电池及新能源热管理实验室项目正在进行外围道路架空层浇砼,龙泉市科技局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叶俊作为项目联系干部,也每天都会到现场督导进度,他和工人们以“一天不耽误、一刻不懈怠”的干劲,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我们既通过‘并联式’工作法加快项目推进,又为项目实施提供全周期跟踪服务,7月底要完成主体结顶,目前整车环境模拟仓等核心设备采购工作也已完成。”叶俊告诉记者,这个以低碳环保制冷剂替代、低温续航衰减和高温热失控防控三大研究方向为主的实验室,承载着突破新能源车热管理技术瓶颈的使命,建成投用后,将有力推动龙泉热管理产业换道超车。
这样的场景正是龙泉市科技局践行“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该局围绕主题活动总体部署要求,坚持学干结合、以学促干,深入开展“创新引领、极致匠心”干部业务能力提升行动,并将重点项目和服务企业作为能力提升的主战场,会同31名丽水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组建成立企业技术帮扶团队,构建完善“政府搭台、院校支撑、企业唱戏”的协同创新模式。
这段时间,龙泉市科技局干部冯桂阳也三天两头地往浙江艺廊陶瓷有限公司跑。由科技局牵头实施的省地协同龙泉青瓷科技项目总投资8613万元,主要围绕“原材料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烧制精细化—设计数字化”等青瓷产业化全链条生产技术开展攻关,今年要在强化瓷、自动化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成果5项以上。其中,艺廊公司承接的“高质高效青瓷酒瓶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重点子项目之一。
“项目很多事情需要科技局协调对接,小冯帮了我们很多忙,基本上随叫随到。”公司总经理周书新说。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正在试运行的高速离心多工位生产线,“这套自动化产线,也是在科技局牵线搭桥下,我们与中国计量大学梁明轩团队合作的科技攻关成果,制造成本降低30%,订单响应速度提升50%呢。”
推动产创融合发展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科技局还谋划开展了产创融合发展行动,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计划全年立项实施产创融合项目30个以上。目前,已梳理完善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清单84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0多项,实现2255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免申即享。
自2007年与浙江大学开启全面合作以来,龙泉已与93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同时实体化运行浙江大学、景德镇陶大、中国美院三大高校龙泉研究院。依托强大的市校合作“智囊团”,龙泉市科技局深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协同创新模式,根据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技术管家”,为企业家“创业再出发”提供强劲技术支撑,让基础研究更好地服务经济主战场。
前不久,在科技局精准对接机制推动下,双益菇业和浙江中医药大学沈晓霞教授团队达成合作,沈晓霞教授团队提出“超临界萃取与分子蒸馏耦合技术”方案,预计可使灵芝萃取物提取率提升40%;龙腾空调则与丽水学院专家团队达成合作,成功破解车用空调管弯曲设备自动化难题,项目实施后预计生产效率能提升2倍以上,同时大幅提升产品精度……
“服务企业就是锤炼干部的磨刀石。”龙泉市科技局局长郑绍武表示,通过重点项目攻坚、企业服务实践,干部队伍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接下来,将聚焦产创融合,全力推进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省地协同青瓷科技项目攻关等重点任务,全面加快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同时,力争全年培育省级科研平台5家以上,实施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15项以上,培育科技型企业65家以上,在科技创新各领域实现争先进位,为品质龙泉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龙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