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万企兴万村】科技赋能菌菇产业 村企同筑乡村共富路

编者按:“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以民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三农”为着力方向,通过开展经营性合作、公益性帮扶,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是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载体。为更好展示我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风貌和担当作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力量,推动我省“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省工商联将推出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的代表案例。本期分享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案例。

在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一颗颗浸润科技创新因子的黑木耳菌包,正悄然改写传统农业的“生长密码”。

1.png

通过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与竹垟乡盖竹村共建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这里不仅实现了菌菇种植成活率从传统模式的60%跃升至98%,更让村民年均增收超30%,村集体经济年增逾150万元。

2_new.png

从“山野田间”到“智造工厂”:一颗菌包的产业革命

竹垟畲族乡是浙西南传统黑木耳种植区,但过去长期面临菌种依赖自然条件、管理粗放的困局。“当年村民种木耳‘靠天吃饭’,菌包成活率低,忙活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盖竹村党支部书记罗永堂回忆道。  

锚定科技创新,双益菇业创始人叶圣益开启转型之路。2012年,企业斥资打造占地65亩的现代化食药用菌产业园,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实现金针菇、鹿茸菇等菌菇的四季恒温生产,年产能突破7000吨。随着自主研发的“黑木耳液体菌种”技术问世,传统种植迎来颠覆性变革——液体菌种发菌周期缩短30%,菌丝纯度高达99.9%,菌包成活率提升至98%以上。“这相当于给菌种装上‘导航仪’,让菌丝生长全程可控。”总经理叶松梅介绍。

3.png

“五链融合”帮扶模式:把技术种进泥土里

2023年,双益菇业与盖竹村结对共建“万企兴万村”实验基地,创新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标准链、销售链”五链融合帮扶机制:  

示范链引领信心:在村头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点,董事长叶圣益亲自担任“田园导师”,村民眼见为实:“以前十根菌棒只有六根存活,现在几乎‘颗颗出菇’!”  

协议链消除顾虑:企业与村委会签订“百万菌包保供协议”,农户不再担忧菌种质量和销路,“拎包种植”模式让生产效率提升40%。  

服务链兜底全程:组建“专家团队+驻村技术员”服务网,开展田间巡回指导300余次,建立从菌种配送到烘干存储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标准链提质增效:联合浙江大学制定12项生产标准,将原料配比、温湿度控制等环节精确到“克”与“度”,带动2000余农户迈入标准化种植时代。  

销售链打开市场:成立龙泉食用菌供销联合体,搭建线上线下展销平台,2024年黑木耳收购额突破2000万元,农户年均收入增至5.8万元。  

2024年,浙江森旺菇业落户竹垟畲乡,与双益菇业共建智能化养菌中心,总产量达到600万棒,并辐射带动400余户年增收2000万元。  

“乡村振兴不能‘撒胡椒面’,要把工业思维植入农业生产。”叶圣益坦言。如今,“企业研发+乡村转化+农户参与”的“竹垟模式”蝶变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新样板,让更多“共富菌”在绿水青山间茁壮生长。 

4.png 

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龙泉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双益菇业与竹垟畲乡结对帮扶项目实践揭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在于以技术创新重塑生产关系。当实验室的“科技因子”与乡土社会的“治理基因”深度融合,一幅科技兴农、村企共荣的共富图景便有了扎实的落笔之处。

文章来源:浙商之家 公众号